「樓仲平隱形冠軍私享會」
36位優秀企業家齊聚商學院課堂
第二期·樓仲平隱形冠軍私享會
已正式開始招募學員!
加入高質量的學習組織
與各行業優秀企業家一同成長
36位優秀企業家合影
實戰導師主題課程分享
第二模塊課程交付現場
01|樓仲平老師
課程主題:
《中西方文化的溯源》&《創新思維的原理和方法》
在《創新思維的原理和方法》課程中,樓仲平老師摒棄了教條式的教學方式,而是拋出問題,讓同學們進行“頭腦風暴”,從學員給出的觀點中再去對應一個個答案。講到創新方法時,樓仲平老師更是通過拆解“雙童”的產品創新案例,讓所有學員現場模仿,大膽假設,追問自己企業現有產品還有什么可能性!
學員們在課堂上積極輸出自己的觀點
學員們認真對比自己的觀點和答案
02|薛元昊老師
課程主題:《多元思維》
薛元昊老師課程交付現場
圓桌互動-強鏈接
學員就各方面問題與兩位老師探討
精彩問題集(部分)
提問 01:
今天歐洲德國的一些百年企業仍然是家族企業,為什么當我也把自己的家人引入公司時,卻并不可行?如果引進經理人,那么與創始人之間,該如何做一個更科學的規劃?
樓仲平老師:歐洲百年企業客觀來講都是工業時代過來的,但是回歸到今天的數字時代,邏輯有所改變,我們不能去套用工業時代的決策。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到在一個時代的轉換過程當中,過往的信息是不可通約的,它需要范式轉化。所以你接收到的信息它還是過往的一個歸納,工業時代能成功,并不表達他未來能夠成功。
如果企業較小,家族、家人是一個穩定器,但是如果企業做到 500-1000 人的規模,那家族、血緣確實是一個干擾。我認為這家企業的生命遠大于這家企業的所有權。我雖然作為“雙童”企業的創始人,但這家企業50年之后是誰的,對于我來講一點都不重要,如果大家能理解這一點的,做出的企業也許會更科學。
提問 02:
通過兩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企業的決策成本是非常高的,那怎么才能讓決策做的更科學、更合理?怎么去平衡理性和感性呢?
薛元昊老師:在企業當中去做決策,首先它不是老板一個人的事情,其次它不是一個時間點的事情,而是一個過程。
像很多企業到12月份就開始復盤和計劃,期間也要做決策,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對比差距分析,對企業外部、內部進行環境掃描,基于這些分析定出一個關鍵的任務,再來看計劃應該怎么做,資源應該怎么搭配。越是大的決策,越是要經歷更多的環節去收集內部信息、外部信息,從而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識別出你的關鍵的機會和關鍵挑戰。
在做重大角色的過程中,會有理性,也會有感性,但不是兩者二選一,而是當理性發揮到極致,實在沒辦法推演的時候,再選用感性,因為總要有人來拍板。當然這個決策并不一定正確,在運行的過程中,我們再去糾偏。所以說,戰略管理不是說定了個目標就是戰略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樓仲平老師:我在決策的時候通常是“拍腦袋”,但是決策之前我會經歷漫長醞釀時間,要考慮各方平衡,讓各方面充分溝通。如果是重大決策,會從幾個月前就開始,比如“雙童”明年5月底舉辦30周年慶,那我們要提早半年來進行一些決策上的討論。但是,不是特別重要的決策,老大盡量不要去碰,要有非常清晰的邊界,老大就只抓結果,就是結果導向。
提問 03:
兩位老師這兩天也給我們推薦了很多著作,但是因為辦企業,我們的時間非常碎片化,怎么樣才能更高效率獲取知識呢?
薛元昊老師:因為我在學校里待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知識框架已經建立起來了。之后再往里頭填的就是一些枝枝葉葉,接受起來就很容易。我現在看書其實也并不多,我會直接去看論文,因為有的書比較厚,但其實一篇文章就能說清楚了。
還有一個很實際的辦法,就是用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等軟件,它用 20 分鐘就能講完一本書,你不需要都記得,記住那中間那個很核心的點就夠了,把書看薄。每天你在開車上下班的路上、睡覺前去聽一聽,雖然有時你睡著了,但大腦是在潛意識加工的。
樓仲平老師:我看書的時候通常會快速掃描,把對自己很重要的部分羅列出來細讀。第二個方法就是元昊老師講的看論文,但不一定非要到學術圈里去找,頭條就是一個非常好找論文的地方,我會把有用的放在備忘錄里,然后抽時間消化。
看到這里,相信很多同學都很想知道:
怎樣才能在創業的路上少走彎路、少踩坑呢?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企業也在樓老師的帶領下,成為各自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呢?
怎樣才能加入這樣一個高質量的學習組織,和同學們共同成長呢?
……
明年的春暖花開之際,就是我們「樓仲平隱形冠軍私享會」第二期起航之時。現下,正火熱招募中!
歡迎您走進「樓仲平隱形冠軍私享會」課堂,在樓仲平老師的陪伴下,學習借鑒雙童30年的成功的經驗積累,助力您在創業路上更加順遂,在遇到抉擇時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