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人民網 王婕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痹诮衲甑恼ぷ鲌蟾嬷欣羁藦娍偫戆l出的這一號召,一時間讓“工匠精神”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新詞。
人民網“天下浙商”頭條新聞
什么是工匠精神?“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認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專注、創新和堅持,是一種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從差不多的60%到90%已然優秀,但是從90%到99%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在小小一根吸管上,一做就是22年,成為全球吸管行業第一品牌。
精致的雙童創新吸管
尋突破 小吸管大市場
愛心吸管、風車吸管、生肖吸管、小鳥吸管、Party吸管……在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2樓展廳,五彩繽紛的吸管樣品,讓記者眼花繚亂。
樓仲平告訴記者,這里只是展示了一小部分,各類吸管總計300多種,創新產品也有40多種。
雙童吸管樣品房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想象一根吸管也可以玩出這么多的花樣。
樓仲平,被大家稱為“吸管大王”。作為最后一批“雞毛換糖人”,樓仲平曾在前面15年時間,撿過農藥瓶、賣過牙刷、搞過養殖,干了二十多個行當,但并沒有作出起色。
三十而立之年,他卻選擇了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吸管”,作為他人生夢想中又一次的創業旅程。依托義烏市場優勢,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奮努力,樓仲平的吸管生意做的不錯。但是,隨著做吸管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越來越低。
樓仲平開始思考不能只做代銷,要有自己的工廠。他就在村里租了兩間民房辦起了吸管,1995年,樓仲平還給自己的產品注冊了“雙童”商標。1997年,樓仲平結識了一位日本客戶,讓他做生意的理念發生轉變。他決定改變粗放經營的薄利多銷,在企業管理中追求精益求精。樓仲平說,這個理念應該就是現在說的“工匠精神”。
雙童吸管當家人樓仲平
去產能 學會做減法
隨著發展規模擴大,2004年雙童有了自己的18畝新廠房。但廠房還是不夠用,樓仲平想像其他企業一樣繼續擴大廠房面積。2005年他又準備拿85畝地,但卻在最后時刻放棄了。“當時都到最后付錢了,還是放棄了?!睒侵倨礁嬖V記者,當時吸管行業已產能過剩,85畝廠房至少要投入上億元,負擔太重了。
樓仲平說,我當時就在思考,與其做加法不如做減法。2005年“雙童吸管”提出了第一個“五年規劃”。從專注發展、創新提升、資源最大化這幾個方面入手,開始了轉型之路。
他將日本先進的雨水收集、中水回收、廢水回收、廢氣利用等節能設計用到雙童廠房。
雙童吸管如今的“花園式生態廠房”
十年時間,“雙童”吸管逐漸放棄了低端加工和薄利多銷,專注于國內的高端市場開發,專注于品牌化和個性化定制,形成了鮮明特色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企業員工人數從原來的900名減少到了現在的400多名,但員工的平均生產能力增加了數倍?!半p童吸管”大客戶少了,小客戶卻大大增加。2013年至2015年,企業累計客戶有1萬多家。
沉下來 有一顆“匠人”之心
“在稀缺經濟的時代,只要東西做出來都能賣出去,都能掙錢,這個時期大家追求大干快上、薄利多銷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定時期后產生的同質化競爭和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的時候,以前的老路就會越來越難走,”樓仲平告訴記者,所以就需要轉變和提升、就需要差異化競爭、就需要個性化和柔性化開發去滿足企業和消費市場的差異化競爭。
2011年“雙童吸管”開始做第二個五年規劃,通過產品創新、團隊再造、體制改革三個方面進行發展。
十年時間,吸管行業的商標、專利和著作權,三分之二的知識產權已經被“雙童”緊緊掌握,并在2010年成就“雙童”成為義烏歷史上第八件“中國馳名商標”。
雙童吸管的第二次五年發展規劃
如今,“雙童”的吸管,已不再是幾厘錢一支了。幾毛錢一支、幾塊錢一支,甚至于“雙童”的吸管可以賣到了十塊錢、八塊錢一支。而取得這樣的創新突破,絕非是一朝一夕的短、平、快,而是以“十年為一個單位”的持續積累,一點點突破。
2015年,占地只有18畝的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產值接近2億元,而按照義烏的平均工業產出,需要100多畝地。
樓仲平說,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記憶是,一輩子做一件事情的人就是“匠人”,選擇了堅守、專注,選擇了從小積累的開始,就希望讓自己的用心和堅持,去改變“吸管”這個行業。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