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浙江義烏有一家名為雙童吸管公司的小企業,專門生產喝飲料用的吸管,每根吸管只有8毫錢利潤,卻成為行內世界上銷量最大的企業。雙童公司為了保住僅有的8毫錢利潤,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取消上門推銷,改用網絡銷售,避開用電高峰,利用低電價的夜晚進行生產等。靠著這種針尖上削鐵的精神,雙童吸管公司每年都有幾百萬元利潤,把微不足道的生意做成了值得稱道的買賣。
雙童吸管公司的成功啟示人們,只要善于經營,小產品也能做成大市場。因此,精明的企業家不應當拒絕細小產品,更不能因為產品的利潤薄,就放棄競爭。全球市場步入一體化時代,任何企業都要面臨全球性競爭,一些高利潤行業因為競爭激烈,風險巨大。那些曾經在電腦、彩電等高利潤行業賺了一把的企業,現在不都因為同類企業太多,價格戰打得太激烈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嗎?相反,倒是一些微利行業,沒有暴富的可能,但卻因為避開了激烈的競爭,反而有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微”可以填補市場空缺。善于拾遺補缺,也是企業生存之道。只要把微利產品做成規模,一樣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效益。在義烏有很多生產針頭、線腦、拉鏈、襪子之類小商品的企業,他們看起來不起眼,但市場卻大得驚人。
微利也可向厚利轉變。隨著產品知名度的提升,先前的薄利產品一樣可以變成厚利產品。在溫州,有一家生產“大虎”牌打火機的企業,發展初期,靠為日本公司搞貼牌生產賺取微薄利潤。幾年之后,其生產技術和管理逐步與國際接軌,產品質量國際領先,于是,他們及時推出自有品牌。日本企業不得不尋找其他廠家搞貼牌生產,卻發現要么制造成本降不下來,要么質量比不過“大虎”牌,只好改做貿易,專門賣“大虎”牌打火機。
對于一些競爭力弱、市場空間小的產品來說,如果能夠增加某種獨特的附加功能,也能搖身一變成暢銷產品,從而打開大市場。日本精工手表一直賣不過瑞士手表,在全球手表市場上所占的市場份額很小。后來,他們推出專為穆斯林教徒設計的手表,這種手表能把世界各地114個大城市的當地時間自動轉換成“圣地”麥加的時間,每天定時鳴叫5次,提醒穆斯林教徒祈禱,深受穆斯林教徒歡迎。
因此說,“市”無巨細,微也足道,無論產品大小,利潤多少,有市場就有發展前景,做大、做優,就能做強。
《華南新聞》 (2004年04月01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