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樓總所說: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在市場紅利期,或許可以“渾水摸魚”,但是當下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又一個低迷市場,內耗內卷的風暴業態, 需要企業拿“真本事” 亮劍,才能穿越蕭條期,破局重生!
1978-1994 | 韌性成長的“雞毛換糖”之路
在過去的46年中,創始人樓仲平和雙童完成了5次重要的周期穿越,第一次穿越是在結緣吸管之前的16年。
1978-1994年間,創始人樓仲平度過了一段艱苦的“雞毛換糖”歲月。從因為生存所迫開始挑貨郎擔,到主動選擇打鐵匠、有獎銷售、“倒爺”、包子軍、搞養殖……林林總總“折騰”了近20多個行當,飽嘗了辛酸冷暖。
這些經歷雖然沒有帶給他物質生活的改變,卻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從好高騖遠,轉而為“極致專注”,同時也練就了一身“皮糙肉厚”的創業韌性,這種特質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雙童”這個企業,讓他能夠在之后的30年,屢敗屢戰、屢轉屢升,穿越一個個難熬的周期。
1994-2000
從“作坊企業”到“規范經營”
雞毛換糖的經歷,鍛煉了他的定力,選擇“吸管”之后,便不再“一山望過一山高”,開始在吸管行業深耕下去。
雙童初創的前十年,在同行都還在通過“一米攤板”找客戶的時候,他已經帶領雙童走在了“求變”的路上:
1995年:注冊商標,率先成為吸管行業的第一品牌。
1996年:樓仲平成為互聯網原住民,開始接觸數字化工具,擁有了數字化的思維,并通過互聯網打開了認知邊界,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的超級大客戶!
1997年:結緣八佰伴超市,申請條碼過程中倒逼企業走上標準化之路。
2000-2007
持續創新,從“多快好省”到“專精特新”
樓仲平一直認為,企業最終的目的不僅是活著,而是有品質、有尊嚴、有存在感的活著。所以不能只滿足把事情做好,要把事情做“過”,才能超越同行,持續領先。
所以成為大企業之后,他又帶領雙童展開了新一輪的“變革”。推行“小客戶原則”,主動跳出價格內卷,果斷放棄無利潤的大客戶,轉戰高質量的中小客戶,重新掌握話語權。
通過打破“吸管只能用來喝水”的隱含假設,運用創新思維,讓吸管從單一的“喝水”功能向情感化、體驗化和娛樂化延伸,滿足了中小客戶群體的定制化需求,開辟了一個獨屬于雙童的商業“藍海”!并通過持續的創新,讓雙童又穿越了一個周期,完成了從“多快好省”到“專精特新”的轉變,成為吸管行業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2007-2010
渺小自我:穿越“自我局限”
雙童完成了前三次穿越之后,面對的困境不再是產品,而是“人”。隨著新生代的加入,創始人樓仲平意識到了年輕人對層級和權威的蔑視,傳統的管理手段已經不再適用,這個過程中需要創始人去穿越“自我”的局限和周期。
所以他逐漸把自己變得“渺小”,把空間讓給年輕人,自己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從而讓企業上下致力成長、協同共生!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懂得了借力發揮、運用年輕人的力量去帶動企業穿越新的周期!
2015-2024
從“一根吸管”到“創業平臺”
自2018年雙童創業共享平臺成功搭建以來,不僅讓雙童在疫情期間也實現快速增長,六年時間,更是孵化出了16家創業體和26個經營體,創造了3.6倍的業績增長!也讓雙童從形成了以吸管制造業為基礎,以國際貿易和創業教育兩大板塊為融合的新型產業模式。
正是因為雙童一直在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未雨綢繆,才讓這家企業在面臨寒冬時,能有足夠的韌性,經得住一層層的篩選。
在分享之后的訪談環節,樓仲平與王立勝、李坤和李金倫等老師一起共同探討了在面對經濟蕭條的低迷市場環境和內耗內卷的風暴業態,企業經營者要如何把握好經營之舵等重要課題,樓仲平老師也根據現場提問,親切地給予了建設性的建議。
傳奇的創業故事和對企業經營的獨特思考,不僅讓在場1500多位企業經營者聽得熱血沸騰,也讓更多人對這個46年的“創業老兵”充滿了好奇和欽佩!所以在最后簽書環節,大家紛紛拿著《韌商》將樓總團團圍住,期待為新書留下簽名~
雙童的成長歷程中,我們能清晰地感知到,樓總一直在尋求破界、創新,每當企業趨于穩定時,他就會扮演“攪局者”的角色,打破現有的平衡。也正是這種“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未雨綢繆,才能讓雙童在每次危機來臨時,都能成功“闖關”,穿越一個個成長周期,希望能與更多企業經營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