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制造業工廠是怎樣靠對水資源的多重利用,每年能省下幾百萬的?原定半小時的調研行程被延長了兩倍多,是什么吸引了考核組?跟著吸管妞一起看看吧!
“雙童”作為本次義烏工業企業調研的第一站,由總經理李二橋為領導們匯報公司多年來的節水降耗成果。實際上,“雙童”在2002年建設一期廠房時期就受日本客戶和友人的影響,持續引進日本先進的節能降耗經營理念。
結合義烏區域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實際,“雙童”二十年間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在一、二期廠區建成雨水收集系統、廢水處理系統、中水回用系統、余熱水回收系統、垃圾分類減量化系統、屋頂生態綠化系統和廠區森林生態調節系統等綠色環保、低碳減排的硬件設施(海綿城市模式),使得建成后的廠區成為江浙民營企業中最早追求“碳中和、低排放”的制造企業之一。
匯報一結束,領導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到現場一探究竟。“雙童”李二橋馬上帶著一行人參觀廠區里的節水設施點,第一站就來到了景觀池。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水池,它的上層是一米多深的養魚湖,下層是四米五深的中水儲存池,廠區內產生的生活廢水經過沉積過濾池和大香樟樹過濾后匯集到儲存池,變成三類水,用于綠化噴淋、馬桶沖水等,每年可為企業節省百萬水費!
考核組專家對這個系統很感興趣,一連提出了好幾個疑問:水池邊的這棵大香樟吸附過濾會對它本身的生長有影響嗎?它的樹根又是怎么過濾廢水的?這些水的循環利用是怎樣測算出使用率的?李總一一為其解答,還帶著大家實地觀看一期廠房過濾池的實際使用情況。
緊接著,考核組一行參觀“雙童”的雨水收集系統。在“雙童”不到40畝的廠區內用雨水代替90%的自來水!這都得益于廠區內的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系統。正巧,調研當日義烏下起了小雨,方便了考核組直接觀察雨水被收集的過程。
“雙童”在廠區道路、屋頂、綠化地等可以收集雨水的區域建造了一百多個雨水收集口,并用管道分別連接到各個廠區的雨水儲存池里,這幾個池子總量相加為4500噸!雨水被收集起來,最后全部用于車間的工業冷卻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每年為公司節約用水20多萬噸左右,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近150萬元左右。實地考察過程中,考核組領導們開玩笑道:“瞧,‘雙童’一定是下雨最高興的企業!”
除了水處理設施,運輸結構也是考核組著重調研的部分。本次走訪考核組參觀了各個設施點位,對“雙童”水循環系統的管道運輸尤為關心,并在參觀的過程中,提出了相應的專業指導建議。
此次調研,考核組對“雙童”的節水降耗系統給予了肯定,“考慮周全、細節到位”,這些都是對“雙童”綠色工廠建設的認可和鼓舞。未來,“雙童”將繼續堅持利他經營,低碳節能、降低排放,為企業降本增效,持續為社會節省資源,減少工業污染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