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訊(記者 錢關鍵)即將步入2016年,又到了企業盤點一年成績的時間。
12月23日,在義烏舉辦的浙中企業主互訪參觀活動中,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向40多名來訪客人介紹公司今年的業績:產量和銷量同比雙雙增長16%,因為原材料成本下降,利潤也較為可觀。在不少企業感嘆近來生意不景氣、遭遇經濟“寒冬”的當下,這家公司的業績令人眼前一亮。
“我們現在不著急,過去21年我們走得也不浮躁。”樓仲平說。21年來,“雙童”始終堅守制造業不“開小差”,對產品精益求精,如今它已是中國馳名商標獲得者。一根小小吸管,原先只賺幾厘錢、幾分錢,今年銷售額已突破1.65億元。從飲料吸管起步,“雙童”吸管產品已擴展到藝術吸管、裝飾吸管、可降解吸管等8大類1000多款產品,擁有75項專利。
當家人樓總正在介紹展示樣品房中的產品
“不要小看小東西,做好做精做強,一樣擁有大市場、大品牌。”樓仲平說,這么多年,專注和創新是他始終遵循的經營理念。不久之后,他們將推出重磅新產品:可以吃的“淀粉吸管”。
與“雙童”一樣,從“小微”產品起家,最終成為制造“大V”的企業,在義烏還大有“人”在。義烏市易開蓋實業公司,一家年產數十億片易拉蓋的企業,它的客戶有青島啤酒、加多寶及國外的飲料、酒廠巨頭。除了易拉蓋,易開蓋公司生產的產品還涵蓋塑料飲料蓋、罐頭蓋、底蓋等,造型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馬蹄形等不同系列100多個品種,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另有60%的產品出口。“小小瓶蓋,我們每年投入技術研發費卻達數百萬元。”昨天,該公司一名駱姓負責人說。
義烏的浙江瑞翔嬰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改變了國產奶嘴“無標”尷尬的企業。年產4000萬個奶嘴、1000多萬個奶瓶,今年銷量保持25%的增長,“瑞翔”還是《嬰幼兒用奶瓶和奶嘴》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主導制定者。該公司董事長王助正說,32年堅持只為生產一個好奶嘴。
“雙童吸管、伊美薄膜、三鼎織帶……這些土生土長的義烏企業,從事的多是小產品、小部件生產,但都誕生了全國知名品牌乃至做到了行業首屈一指。”義烏工商學院副院長賈少華說,在“互聯網+”時代,制造業不是不需要而是比以往更需要“工匠精神”。在我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目標下,不辭“小微”、匠心獨具的義烏制造,必將更有可為。
來源:《浙中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