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義烏創業創新不止步,在各行各業涌現了一大批創業精英。他們張創新之翅,遨翔在義烏這片創業熱土之上,書寫了不少勵志感人的故事。為此,中共義烏市宣傳部、共青團義烏市委、義烏市婦女聯合會、義烏市工商聯合會、義烏市外事和僑務辦公室聯合推出“2015‘義烏創業新銳’評選暨尋找與義烏共‘成長’創業青年大型新聞行動”活動,尋找身邊創業創新的典型,以進一步弘揚“雞毛換糖”精神,激發新一代義烏人的創業激情和斗志!
“我叫李二橋,在雙童吸管公司工作已是第14個年頭。”前天下午,面對媒體采訪,李二橋開門見山地說。
作為雙童吸管的CEO,今年剛滿30歲的李二橋,講話條理清晰又不失謙虛。
“不僅我,我哥李橋,還有我妻子、我嫂子都在雙童吸管上班,他們的工作年限也都超過了10年。”在李二橋看來,雙童就是他的家,義烏早已成為第二故鄉。而作為一名外來建設者,他的14年成長路,也詮釋了一個年輕人不屈不撓的“自我奮斗”與“開拓進取”的創業創新精神。
在車間一待就是四五年;肯鉆研業務,銳意創新
采訪中,李二橋將自己的成長史,歸結為“自我創業”。因為李二橋自身學歷不高,只有初中文憑。他依然記得14年前的那個秋天,他從安徽蚌埠一個小縣城初中畢業后,在合肥一個電腦學校學了一段時間計算機知識,然后只身來義烏闖蕩。
他在義烏找啊找,但壓根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后來還是在哥哥的介紹下,在義烏雙童吸管公司做了一名車間普工。當時,雙童還不是大公司,也沒有拿到“中國馳名商標”。李二橋壓根想不到,多年后,他會成為這家公司的高管。
在雙童公司董事長樓仲平看來,李二橋身上有不少優點,比如不太計較眼前利益,會鉆研技術,有一股韌勁等。
說李二橋吃苦耐勞會鉆研,看他在車間勤勤懇懇一待四五年,就可見一斑。
從2001年9月進入公司后,李二橋先后做過在車間整理吸管的理管工、包裝工,2002年8月開始在車間當統計員,相當于是現在的倉管員,要負責吸管的數量統計和入庫搬運。2003年成為吸管車間班組長,直到2005年8月成為公司品質管理部主任。“品質管理部主要負責吸管的質量檢查、出廠驗貨,事實上還是在車間。”李二橋說,從此之后,他開始了解公司的技術、生產工藝等方方面面,一年之后,他對美國、日本等各個國家對進口吸管的標準限制和要求已熟稔在心。
說李二橋有一股韌勁一點也不為過,2008年,一次性塑料產品的白色污染問題初步顯現,國家對于可降解材料料的應用和發展大力推動,在此背景下,他帶領團隊創新實驗,研發可降解吸管,經過兩年多的艱辛付出,完成了義烏市科技攻關項目“光生物聚乳酸降解吸管”的研發,為之后解決吸管的白色污染問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拓寬了方向,推動了吸管行業的價值提升。
2014年正式實施的國家行業標準《聚乳酸冷飲吸管》,李二橋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起草人。
我的價值來自于奮斗;也來自于與公司、義烏共成長
這些年來,李二橋的身份職務還有很多,雙童公司的品管部副總經理、副廠長、總經理助理、常務副總經理,直到今年5月底,他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就是俗稱的公司CEO。
這些年,李二橋不僅參加了大專自學考試,也參加了浙江大學EMBA的課程學習,不斷自我提升。從2010年以來,雙童公司的“哈哈吸管”、“愛心吸管”、“風車吸管”、“小鳥吸管”等系列新產品的推出,也都凝結了他的汗水。“目前,我們雙童申請專利1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55項,外觀專利65項。”李二橋自豪地說。如今,他還有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金華市級職業技能大賽的工作室———李二橋工作室。
2011年春天,擔任副廠長后,在樓仲平的支持下,李二橋大刀闊斧地對公司管理進行了改革:取消所有對工人的罰款規定,代以對優秀表現給予鼓勵和表揚;強調了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能,要求他們全力配合車間的生產……
采訪中,有人問他,這么多年,你在雙童一步步成長,是否曾遇到有人來挖角,或者你是否曾想過自己創業,出去闖一闖?
對此,李二橋沉靜地回答,在2006年前后一段時間,根據董事長樓仲平的安排,他開始接觸到了整個工廠的運轉和管理,包括公司從何處進原材料、生產工藝流程是怎么樣的等等一整套模式,他都接觸到了,要說離開雙童,這是最合適的時機,但他表示自己從沒想過要單飛。
“我在雙童,一直在不斷成長。尤其最近這5年,我跟隨在董事長樓仲平的身邊,成長快速。”在李二橋眼中,他對創業有另一種理解,那就是與企業、與吸管這個行業共同成長。
“用創業創新來提供價值, 成為義烏一個青年標桿。”李二橋說,自己依然在路上。
來源:浙中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