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啟動的2015“義烏創業新銳”評選暨尋找與義烏共“成長”創業青年活動,以“創業創新”為評選標尺,通過推薦、選樹和宣傳在義烏轉型發展進程中有突出業績和重大貢獻的各族各界青年榜樣,激勵新一代義烏人傳承“撥浪鼓”文化,弘揚“雞毛換糖”精神,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開拓新藍海,在全市興起新一輪創業創新熱潮。本報今日起推出一組《尋找與義烏共“成長”創業青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商報記者 張晨露 文/攝
良禽擇木而棲。如今的義烏,扛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旗幟,城市發展的空間在拓展,發展的環境在改善,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紛紛來這里創業、就業,為城市發展注入青春正能量。走進這群年輕人當中,看到的是燦爛的笑容,感受到的是蓬勃的朝氣,觸摸到的是義烏崛起的未來。
李二橋就是這群年輕人中的一員。今年5月下旬,在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命儀式上,“雙童”創始人樓仲平鄭重地將聘書交到李二橋手中,希望他扛起“雙童”未來發展的大旗。消息不脛而走,業內人關心的,是這個剛過而立之年的“娃娃臉”能否坐穩雙童公司“二當家”之位;外界則對其成長路徑更為好奇:從初中畢業生到雙童公司“二當家”,李二橋是怎么做到的?
“理”出來的主任
蚌埠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素有“珍珠城”美譽。李二橋就來自于此。2000年,初中畢業的李二橋一頭扎進社會“闖蕩”,先是在合肥學了一年的電腦技術,然后來到義烏。本想找一份電腦設計的工作,卻屢屢碰壁。2001年9月,在“雙童”務工的哥哥將其介紹給自己的東家。李二橋成了雙童公司的一名理管工。
2001年剛到公司當普通操作工時候的照片
理管工,顧名思義,就是整理吸管的工人。這一工種著實有些枯燥。李二橋初出茅廬,干活做事卻低調謙遜,認認真真完成每天的定量。
2002年8月,“雙童”順應企業發展態勢,增設了車間統計員的工種。車間統計員要用電腦做賬,核算每位員工的日產量和月工資。放眼當時的“雙童”,會用電腦的普工只有李二橋一人。當上車間統計員后,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開始整理、尋找車間內不同工種背后的內在聯系。勤奮努力、扎實肯干的李二橋,很快得到提拔。
2003擔任統計員時候的照片
2003年11月,李二橋被任命為吸管車間班組長,負責吸管車間六七十號員工的生產安排和質量控制。由于工作出色,2005年8月,剛滿20歲的李二橋就進入“雙童”中層行列,被任命為品管部主任,開始承擔起標準化制定的工作。
2004年擔任班組長時候的照片
此時,李二橋眼前似乎打開了一扇大門。“以前的我,關心最多的就是生產車間內的各項工事,而當了品管部主任后,接觸到的是公司運行體系、各部門工作流程,以及海外驗廠標準等眼界更高的工作?!彼毖裕斊饭懿恐魅蔚?年,自己是一塊“海綿”,拼命汲取各種“養分”。
2005年8月受聘質檢部主任后的工作照
“創”出來的國標
“中國制造”的背后是什么?李二橋的答案是:創新。
在品管部任職期間,李二橋緊盯創新,與團隊共同主導“雙童”在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制定道路上的不斷突破。2006年9月,起草了《聚丙烯飲用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飲用杯》兩項行業標準;2008年7月,向瑞士日內瓦ISO標準化機構提交《食品用塑料吸管細則和規范》國際標準申請,實現金華地區國際標準零的突破;2008年11月,完成《聚丙烯飲用吸管》國家標準的起草編制。
2008年參與起草制定吸管國家標準的照片
2008年,李二橋還帶頭完成了義烏市科技攻關項目“生物質聚乳酸降解吸管”的研發?!啊镔|聚乳酸降解吸管’俗稱可降解吸管,在可堆肥條件下會自動分解,解決了吸管的環境污染問題。”他說,如今全球吸管企業都在大力研發可降解吸管,而“雙童”早在2008年就占領了這一領域的制高點。
在很多人看來,學歷不高的李二橋完成這些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他卻做到了。誠如他自己所說:“別人看到的只是漂亮的成績,而看不到光鮮背后的努力和付出?!?/p>
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李二橋,“笨鳥先飛”,在社會這所“大學”潛心學習、刻苦鉆研。每天,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他還要翻閱大量的書籍,在網上搜集各種資料,進行“充電”。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如今,李二橋不僅掌握吸管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對各項吸管核心生產技術也熟悉,對于吸管行業各項標準的制定更是如數家珍。
2013年參加中國蘇州吸管ISO國際標準研討會工作照片
2014年參加吸管ISO國際標準研討會工作照片
2009年,“雙童”將品管部列為直屬部門,李二橋成為品管部副總。隨后,李二橋又主導制定了《聚乳酸冷飲吸管》行業標準,參與制定了《聚丙烯吸管規范》ISO國際標準,帶頭起草《電子商務產品信息描述規范 食品接觸塑料制品》國家標準。201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金華市李二橋塑料制品成型制作工(成型工)技能大工作室成立,國家認可的吸管成型崗位技能鑒定,在工作室內就可以完成。
2009年到日本大阪企業學習交流的照片
“悟”出來的“將軍”
同為初中畢業就闖蕩社會,同是從基層干起腳踏實地前行,樓仲平對于勤奮刻苦的李二橋欣賞有加,有意栽培。2010年,樓仲平將李二橋提拔為總經理助理,并讓他與自己坐同一個辦公室。兩人朝夕相處,一晃就是5年。
“剛搬到樓總辦公室時,我一扭頭就看到樓總,要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李二橋說。然而,正是這5年的經歷,讓他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職業經理人。
李二橋成為總經理助理后,樓仲平開始退居幕后,讓李二橋接手管理公司日常事務。2013年底,一位在公司干了3年多的技術人員提出辭職申請,李二橋在綜合考量后打算批示同意。樓仲平提醒他:“公司培養一名技術人才不容易,技術人才的價值在兩三年內是很難表現出來的,不如給他更多的時間沉淀和成長,終有一日會有大用。”
最終這名技術人員被留了下來。2014年,“雙童”啟動技改,正是這名技術人員牽頭組織實施技改,獲得成功。當年“雙童”年產值增加20%,而用工卻減少了10%。經歷了這次“風波”,李二橋獲益匪淺,他的管理風格也越發穩健起來。
“千兵易得,一將難求。李二橋就是一位‘將軍’。”在任命儀式上,樓仲平對李二橋中肯評價。“我對主要崗位的用人較為苛求,尤其對可能是以后的接班人,我的要求更為嚴格。雖然李二橋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正派,做事認真。他從基層做起,在‘雙童’一待就是14年。他經歷上下起伏,歷經考驗、磨練,成為了如今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遠的‘將軍’?!?/p>
吳曉波的《大敗局》是李二橋的案頭書。李二橋說,書中提及的中國民營企業,無不盛極一時卻逐漸衰敗,這讓他深刻認識到,企業發展不可懈怠,必須如履薄冰。而在董事長辦公室的墻上,“以小博大”的中國書法橫幅已掛了多年。這是樓仲平在過去30年來遵循的座右銘。如今,這一座右銘被李二橋沿襲。
“一直以來,‘雙童’不空談轉型,而是倡導工匠精神。企業不可能都轉行去做高科技,但你手上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比缃窳餍械氖恰盎ヂ摼W+”和智能制造,李二橋的管理哲學卻依然極具“匠心”:“要以小博大,將‘雙童’打造得更精更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