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商品海洋之稱的浙江義烏,曾經把一根小小的吸管做到全球全球第一,也因為一根吸管賺不到一分錢,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典型代表。如今義烏是否還在靠一分錢的利潤闖世界呢,我國小商品的出路在哪里呢?記者在義烏進行了調查。
在中國義烏國際商貿城一間地鋪里,一種會發聲的新型吸管剛上市就吸引了國外大批訂單,生產商雙童吸管二十年前從義烏小商品市場起家,依靠薄利多銷,不到十年就熱銷全球,然而1999年雙童吸管卻做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樓仲平說:“我們在1999年的時候就撤出來,沒有在市場里面擺攤。”
原來雙童吸管撤出小商品市場,是為了改變自己低端微利的面貌,不參與市場上的惡性競爭,轉而加大研發,上演轉型升級的變奏曲。但在2008年,當成功開發出200多種新產品后,雙童卻有選擇重回小商品市場。
記者(楊松濤):十年之后當雙童吸管再次回到義烏國際商貿城,這里的面貌已經今非昔比。不但產品的品種和品質都大幅提高,而且,網絡銷售在這里已經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十年間政府為了提高義烏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改善貿易環境,提升商品檔次的步伐不斷加快,現在市場里已經有6萬多商戶,170多萬種商品,規模全球第一。
目前前,義烏再次迎來發展的新機遇,獲批成為我國首個國際貿易改革綜合試點,將在國際貿易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試,推動商品結構從一般小商品向高端商品及相關服務拓展,并探索新型貿易方式。
看準機會的的雙童吸管展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第二次變奏,把大筆的資金投在正在興起的電子商務,開辦幾家網上商場。
樓仲平:“我們包義烏小商品采購回來,然后放到網站上賣。尤其是在這次國際貿易試點改革,這樣一個審批下來之后,我相信義烏這種配套的政策,給我們這種產業發展的空間會越來越大。”
目前義烏已經培育出了一大批小商品的國際知名企業,而這座城市的下一個目標是打造完善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成為國際領先的國際貿易小商品貿易中心,目前海量數據存儲與信息處理綜合交通運輸平臺建設等項目已經啟動。
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義烏市場今后的發展趨勢,我們覺得第一個趨勢,就是進口、出口、轉口聯動;第二個趨勢就是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互促進。”
幾天前,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落成,迅速吸引了70多個國際和地區的日用消費品入住,義烏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全球吸引力不斷增強,今年起義烏將在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工商監管等領域展開政策創新,探索建立更加便利化的國際貿易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