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童”股權激勵
現如今,90%的民營企業主都希望子女接班,而“雙童”卻選擇了經理人接班。12月19日,雙童吸管第一期股權激勵啟動大會隆重舉行,12位新晉股東脫穎而出,成為企業合伙人!
身為制造業企業,為什么“雙童”選擇了股權激勵呢?這其中又經歷了哪些波折,今天,吸管妞就來揭開其中的奧秘!
1
從家庭作坊到全球吸管行業領導者
1993年,一次機緣巧合,樓仲平接觸了吸管行業。1994年,樓仲平在福田鄉寺后盛村租用了兩間民房開始生產吸管,邁出了吸管創業的第一步。
創立之初,“雙童”與大多民營企業一樣,前店后廠,是典型的家庭式作坊。但“雙童”樓仲平不僅早早注冊了“雙童”商標,而且通過互聯網開始轉型,慢慢脫離了家庭式作坊的經營。
2005年,“雙童”提出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其中提到了三個關鍵詞“專注發展”、“創新提升”、“資源最大化”,在這期間,“雙童”始終堅持“以小博大”的理念,沒有貪大求全,急功近利,專注做好一根吸管!
2
再造經理人,解決二代傳承,
股權激勵開始在“雙童”萌芽……
隨著企業逐漸發展壯大,“雙童”也經歷了成長魔咒,面臨著新老團隊更替的問題。
公司在創辦初期,聘任部分原國營企業的下崗管理層,這些人客觀上在企業發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到了2010年前后,其中的大部分管理層逐漸出現了“認知時間軸瓶頸”:他們依托于習慣思維,完全憑經驗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不愿意學習,創新意識低下,抵制變革,拒絕接受和應用新興事物,團隊的成長遇到了瓶頸。
“雙童”選擇了主動“蛻變”,并在2011年發布了第二個《企業五年發展規劃》,提出“持續創新,再造經理人,解決二代傳承”3個關鍵詞。
通過“再造經理人”計劃,“雙童”明確了領導層更替:選拔培養年輕領導層、重要崗位領導年輕化、明確實施股份制改革,慢慢解決管理層老化問題!
2015年,30歲的李二橋被提拔為總經理,重組后的“雙童”團隊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大部分核心團隊的工齡在十年以上,學歷、知識層次和忠誠度大幅提高!
有了“再造經理人”計劃的鋪墊,“雙童”開始解決企業二代傳承問題。
對于二代傳承問題,樓仲平曾在《創業天下》雜志中撰文袒露:“集權不一定是傳承的死敵,每個企業各有最優的選擇項:傳承無定式,不能一概而論。對較大的企業來講,整體來看職業經理人接班是最優選,如果是一個人接班,確實會像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所說,接班人‘不是神仙,沒辦法’。當然,經理人團隊接班,創始人肯定要放棄一部分權益,共同把蛋糕做大,大家才能拿到更多。”
“無論兒子來與不來公司,實際運營者,都是現在的團隊。家族控股、職業經理人接班,這是‘雙童’的最優選項,但對其他企業未必最合適。”
所以,樓仲平一直在思考“雙童”的股權問題,2011年提出二代傳承,就是設想讓核心員工持股、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
近些年,“雙童”也在持續推進股權激勵,讓核心管理層以期權的形式逐漸取得股份,從而讓核心團隊從員工向合伙人轉變,共同把“蛋糕”做大!
3
“雙童”股權激勵大會召開,
12位核心員工成為企業合伙人!
經過八年的探索,經過泰山管理學院對“雙童”股權激勵工作的支持和指導,2018年12月19日,雙童吸管第一期股權激勵啟動大會隆重舉行!“雙童”首批12位核心員工真正成為企業合伙人!
“雙童”樓仲平也在股權激勵大會發自內心分享:“從此之后‘雙童’不再是我們夫妻倆了,從此之后‘雙童’有14位合作伙伴了,從此之后‘雙童’脫離家庭企業成為公眾企業,從此以后我們一起面對這個高度變化的世界,做出更好的成績,從此之后推動‘雙童’發展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批優秀團隊,我終將老去,但機制改革將讓‘雙童’持續保持年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企業是沒有極限的,只有把個人企業變成公眾企業,才能更好面對高度變化的世界。“雙童”走過25年,終于走向了股份制改革!我們相信,這只是開始,未來還將有更多員工成為企業合伙人!
親愛的粉絲們,看到這里,你們明白“雙童”為什么要股權激勵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