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義烏用水告急引發全城關注!
“雙童”作為義烏工業企業,
一方面不斷引導社會關注節能降耗建設。
另一方面也積極做好節水宣傳,
結合共青團義烏市委
推出了“節水義烏,文明同行”打卡活動,
引導市民們珍惜水,進行有效節水!
同時,
義烏各大媒體也關注到了
“雙童”十幾年前就建設的節水系統,
大家快來看看吧!
一年節水25萬立方米,節約水費130余萬元
“雙童”公司的節水經不簡單!
◆ ◆ ◆
來源:《義烏商報》 記者:王婷
去過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人,都會對其廠區美麗的環境留下深刻印象:漂亮的荷花池、長滿蔬菜瓜果的空中花園、綠草茵茵的草坪綠化……
如果你以為這些只是用來美化廠區環境的“擺設”,那可是小瞧了。它們還有大用場——— 每年能幫企業節水25萬立方米,按目前義烏市自來水價格5.3元/立方米計算,每年可節約水費130余萬元,實現節水減排和經濟效益雙贏。
8月22日,“雙童”董事長樓仲平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在廠區的屋頂、路面、綠化帶中,分布著200多個雨水收集點。每一個收集點都與地下管道相連,最后匯集到總容量達1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經過過濾、沉淀等處理后,雨水將作為廠區的消防用水、車間磨具冷卻用水、車間洗衣用水和生活區用水。
而廠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則通過專用管道匯集到廢水池,通過活性炭、沙子過濾及氧化沉淀后,流入蓄水量達1500立方米的中水收集池。中水收集池里不僅種了大片荷花、養了不少魚類,還能再次用于員工宿舍的馬桶沖水及綠化澆灌……
也就是說,大伙所看到的常年蔬菜瓜果不斷的空中花園,對“雙童”而言,其實是收集雨水的載體。2003年,在經歷了義烏全市性缺水后,“雙童”借鑒了國外“海綿城市”的經驗,在18畝廠區內動起了“節水經”。
“說白了,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凡落入我廠房地塊的雨水,我一滴也不讓它浪費”。樓仲平說,在規劃建設廠區時,參照循環經濟的技術要求,自行打造了“雨水收集系統”“廢水處理收集循環系統”和“設備余熱水采集利用循環系統”。
通過“雨水收集系統”,“雙童”每年可收集到5至6萬噸雨水;通過“廢水處理收集循環系統”,企業每年可節省水費支出40余萬元;通過“設備余熱水采集利用循環系統”,可以實現員工洗澡的熱水不耗一度電、不燒一斤煤,全部使用雨水在設備上形成的余熱水。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此前“雙童”每個月的用水量不低于1.5萬噸,而現在每月僅為1000多噸,雨水收集系統已經基本滿足了企業總用水量的80%。
“雙童”之水天上來,
讓每一滴水都被認真對待!
◆ ◆ ◆
來源:中國義烏網 記者:羅德慧 編輯 樓菲莉
車間里,工人如往常一樣地忙碌著;食堂里,廚師照例在準備晚餐;宿舍里,下了班的工人洗了個舒坦的熱水澡……
義烏實施限水令已經3天,“雙童”人的生產生活似乎沒有受到多大影響。雨水收集處理、廢水收集處理循環、設備余熱水采集利用,三個子系統構成的整套系統,讓“雙童”在缺水的八月顯得十分從容。
走進“雙童”廠區,第一感覺便是舒適。這種舒適,可能來自錦鯉嬉戲的觀賞魚池,或樓頂瓜果飄香的屋頂菜園,亦或是十分清爽的廠區道路。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記者詳細了解了“雙童”廠區的“天上地下”。
“你看,這些便是雨水收集孔。”順著工作人員的指引,記者發現,廠區的屋頂、路面,隨處可見一個個“小孔”。
據介紹,廠區內共有200多個其貌不揚的雨水收集孔,正是這些小孔將雨水收集起來,經管道連接匯成整體,再經沉淀、過濾后匯集到雨水收集儲存池中,作為車間模具冷卻用水。模具冷卻過程中,水會帶走熱量,溫度上升,再經管道運送到員工生活區,可作為員工生活用的熱水。車間24小時作業,熱水24小時供應,這不僅提升了員工的生活品質,高效利用了余熱能源,還降低了安全隱患。
除了天上的雨水能夠利用起來,“雙童”也將員工用過的生活廢水變成了“寶貝”。員工在宿舍內洗臉、洗衣服、洗澡產生的廢水,經管道匯集到廢水池,再經物理過濾和生物吸附處理,儲存在中水儲存池中,用以綠化灌溉、車間衛生間用水、生活區衛生用水和洗車用水。
在“雙童”的員工宿舍衛生間里,密布著7路水管:一路是自來水,用以洗漱;一路是純凈水,用以飲用;一路是從車間輸送過來的熱水,用以洗澡;一路是收集生活廢水,用以再利用;一路是中水池的水,用以沖馬桶;一路是沖洗馬桶后的水。7路水管,讓每一滴水有來處,有歸處。
員工使用后的生活廢水通過管道進行收集
值得一提的是,雨水收集儲存池、中水儲存池以及各種沉淀過濾設施,都設置在地下,如果沒有工作人員的介紹,你根本不會發覺它們的存在。
“其實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在國外已經很成熟,我也是學習借鑒了國外的經驗。”作為整套系統的設計者,樓仲平說,企業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該盡量減輕對社會、對生態的傷害,“義烏缺水,高能耗企業更應該走循環經濟的新路,雖然需要投資,但幾年內便可‘回本’。”
早在2004年,“雙童”就建設了雨水收集系統
2004年以前,“雙童”每月用水量近萬噸,單是水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成本。14年過去了,如今“雙童”每個月自來水用水量僅為1000多噸,“天上之水”已經承包了近80%的用水,每年可節省七八十萬元。當初節能降耗總投入的200多萬元,也早就跟著雨水慢慢“回流”。
對于義烏當前缺水的形勢,樓仲平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要想辦法留住義烏江的水。他說,水是一座城市的命脈,水資源限制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因此,既要節流,也要開源。“工業企業、新建樓盤和小區,應該倡導使用中水回用系統,采用兩路供水,將義烏江的水留下來、用起來,不讓眼前的江水白白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