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是隨杯贈送卻不花費你一分錢的一次性用品。如此不起眼的小產品,“雙童”樓仲平偏偏把這當事業來做,這一做就是二十四年,并做到了全球塑料飲用吸管行業領導者的地位。草根創業者樓仲平如何逆襲成長?他如何通過樹立品牌、推動創新等經營方式讓“雙童”引領全球塑料飲用吸管行業?他又為何要引導大家透過表象揭開“雙童”的背后本質?
“雙童”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背后一定有深層次原因。比如,‘雙童’每天都會接待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我一般都會引導參觀者們不要只看‘雙童’的表象:干凈的環境、“五星級”的硬件、員工有多幸福……這些都是經營活動當中的表層體現。一個企業真正重要的是透過表象看本質,看企業的組織思維,組織的想法和意識決定了這家企業能走向何方!
近十年來,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我本身是草根出身,沒讀過什么書,14歲跟隨父親去江西“雞毛換糖”,是義烏最后一批末代貨郎,也是《雞毛飛上天》男主角陳江河的原型之一。我在“雞毛換糖”的過程當中不斷折騰,不斷創業。在這個過程中,我養成了樸素、節儉、平和、謙虛的習慣。
但是,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光有實踐經驗還遠遠不夠。如果希望企業能夠長遠發展和生存,我作為領頭人,就需要對自己的知識積累進行重構,通過持續迭代進行知識的不斷更新。1998年,我到浙大學習進修五年,沉下心來,拿起書本,重新學習,并在這期間積累了不少管理理念和商業知識。回頭想想,如果當時我沒有進行知識重構,我相信我很難把企業辦成現在這個樣子。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企業主的轉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轉型,企業主的思維模式一定程度上會成為這個企業的組織思維,企業主突破邊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會成為這個企業打破邊界,走向未來的能力所在,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方面,在大部分人的認知當中,像吸管這樣的小商品“低、小、散、弱”,是傳統邊緣產品。大家覺得吸管這類產品在使用消費時都是贈送的,消費者沒有太多的品牌訴求,造成商家在傳播品牌的過程當中很難傳達到終端消費者。再比如吸管產品的單價低,創新難……這些都是像吸管這樣邊緣產品難做的原因所在!但是,既然創業者們已經選擇了這樣的產品,就不能貪大求全,應該把這個產品做精做細做好。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推出“樓仲平談管理”系列文章,為創業者們解惑,請大家時時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