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義烏驕陽似火,“義烏經驗大推廣”在全國相繼展開,國家主要媒體紛紛登場義烏,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節目相繼播出了關于義烏的新聞報道。
7月13日,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開始將鏡頭全面聚焦義烏,計劃拍攝大型電視節目《走遍中國·走進義烏》系列專題片,并將在央視用漢語、英語、西班牙語3個語種在全世界重復播出9次。
央視聚焦——金牌欄目進“雙童”
本次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組共派出12人組成的龐大陣營,以著名編導唐立新為組長,組成四個3人一組的拍攝組,每個小組負責拍攝一輯《走進義烏》。其中由唐立新組長親自帶隊將鏡頭聚焦“雙童”,蹲點公司整整8天,遠至上海外灘,寧波北侖和浙江大學等地取景,拍攝了電視專題片《走進義烏》之《吸管傳奇》。
央視四套作為一個國際頻道,在全球有98%的覆蓋率,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面向全世界播出的電視頻道之一,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傳播著中國的聲音,也是海外華人、華僑了解祖國的窗口,作為一個“金牌”欄目,《走遍中國》以其選題嚴謹獨到、節目文化色彩濃郁、采用無償播出方式、重視欄目藝術品位、演繹集體創作智慧等特點,一直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本次《走遍中國》欄目調集強大陣容,將鏡頭對準“雙童”,這是讓世界了解“雙童”,讓“雙童”走向世界的一次極好機會。
精挑細琢——貫穿行業做經典
《吸管傳奇》編導唐立新,是央視攝制組最為年輕的導演之一,思想敏捷活躍,想象力極為豐富,其拍攝的許多專題片都在央視得過獎,是央視《走遍中國》的骨干編導。他來義烏的前兩天都在義烏市宣傳部領導的帶領下四處尋找拍攝素材,當他找到雙童公司全面了解了公司的創業經歷后,立即決定對雙童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他連夜趕擬拍攝提綱,不顧勞累挖掘題材,直至深夜。
許多人會感到非常納悶,義烏許多企業的規模和知名度都在雙童之上,作為義烏市重要的系列性形象展播,義烏市政府和《走遍中國》欄目組為什么偏偏會選中“雙童”呢?編導唐立新的一席話說出了其中的緣由:“義烏作為全球小商品的集散地,其市場是依托周邊省市眾多中小企業群體而發展壯大的,中小企業是市場發展的主流,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市場依托企業,企業得益于市場”。他認為“雙童”的成功經驗非常符合義烏2.5萬家生產企業的商品經營特征,有著無可比擬的區域經濟發展的代表性,符合義烏市場發展的“以小搏大、以小搏強、以小搏精,不以利小而不為”的創業精神,再加上樓總本人思想超前,工作敬業,其創業經歷正好濃縮了義烏市場的發展過程,是一個故事性非常強的傳奇案例。
在決定蹲點拍攝前,編導唐立新與“雙童”企業主樓仲平進行了3個小時的封閉式暢談,一邊交談一邊記錄,詳細了解“雙童”的發展過程和企業現狀,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后對企業內部進行了全方位的察看,最后決定制作一部反映義烏中小企業發展題材的經濟文化片,當天就把片名暫定為《吸管傳奇》。
7月15日,唐立新老師還是在題材的構思上沉思不語,看得出他對現在的題材和構思情節并不滿意,還總是引導樓總講出一些更具故事性的往事和經歷。下午,唐老師若有所思地提出了能不能把本片的拍攝題材擴大到義烏吸管行業的其他企業,以行業發展為主軸加以貫穿,樓總告訴他與其他吸管生產企業的良好關系時,唐老師擊掌驚呼:有戲了……
由于是在盛夏季節的拍攝,攝影組正好遇到了南方盛夏又熱又濕的天氣,從炎炎夏日的室外高溫到有空調的車間室內,攝像機都會遭遇鏡頭結霧的現象,有時只好用手紙把鏡頭擦干,有時又要用電吹風把機器吹熱而消除溫差,每到一處都要做適應性拍攝和調光工作,在光線不夠的地方還要測試燈光做調節工作、有時為了拍攝到一個好的效果鏡頭,連續重復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直到滿意為止,擔任本次攝影任務的攝影師趙發仲老師經常在拍攝過程中為追求一個好的鏡頭而不惜落得一身汗水,為了追求攝影效果,有時伏地拍攝,有時又登高取景。趙發仲老師比較粗壯,在義烏期間遇到的高溫天氣著實讓他吃了不少的苦頭,但他敬業工作,不畏艱苦的敬業精神無不讓人為之感動。
《走遍中國》攝影組所用的車輛都是在當地統一配用的“東風天籟”車,有明顯的紅色臺標和《走遍中國》欄目的顯眼標記,所到之處民眾都會投以熱情的目光,各地群眾都會積極配合。我市宣傳部門的虞偉義主任在拍攝期間全程陪同,對所有過程給予高度關注,隨時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務。
夜景拍攝——驚動市長開景燈
7月的義烏到了晚上還在36度以上的高溫,為了保證居民生活用電的需要,義烏市臨時出臺規定在該時段關閉所有的城市景觀燈,攝制組為了更好地展示義烏的商貿特色,希望在晚上拍攝部分義烏的夜景,拍攝組來到了義烏最漂亮的江濱公園兩岸的宗澤橋畔,兩岸一片黯然,義烏城市最漂亮的一面被悄悄地隱藏在一片黑暗中,為了撕開這片神秘的面紗,唐老師不顧晚上十點多種的時間依然打電話給陳秀仙部長,要求開燈拍攝,20分鐘后,一條條銀河的飄帶揮舞著亮麗的舞姿,埔灑在義烏江兩畔,拍攝組抓住時機在宗澤橋、賓王橋、皇園橋等處從正面,側面和江堤兩畔的各個角度拍攝了這猶如人間仙境的美麗絕景。
事后我們了解到,哪天晚上由于供電部門有市府讓電于民的明確規定,雖然宣傳部門經過努力,但最后還是經過吳市長的協調才把全市的所有景觀燈全部打開。
走入蒙特——吸管行業大聚首
攝制組到7月18日為止,已基本完成了“雙童”公司現場拍攝,轉向吸管行業的第二大企業 “佳燕吸管”的現場拍攝,佳燕公司總經理葉榮旭先生是個大忙人,又兼任村支書,工作非常繁忙,“佳燕”葉總平時與“雙童”樓總的關系非常好,兩家企業一直來往密切,相互之間有競爭更有合作,雙方企業在十多年的創業過程中彼此建立了良好的同業聯盟,葉總在攝制組的要求下扔下所有的瑣事,關閉手機,全身心投入了專題片的拍攝工作。
7月19日,攝制組決定去本片最后一站的“蒙特吸管”拍攝, 蒙特公司總經理趙萍才先生更是個大忙人,雖然企業規模較“佳燕”和 “雙童”略小,但在吸管行業中也頗具影響力,是中國乃至世界吸管行業的三大巨頭之一。趙總為人實在低調,行事謹慎,還經常深入企業現場管理,手上工作非常繁忙。他和其他企業之間來往不多,但與“雙童”樓總的關系較好,兩家企業一直有來往,雙方企業在十多年的創業過程中彼此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系,由于趙總的“蒙特吸管”在離義烏較遠的赤岸鎮,有近40公里的路程,葉總和樓總一起隨同攝制組深入赤岸鎮對“蒙特吸管”進行現場拍攝。
赤岸鎮是義烏最南端的一個歷史名鎮,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是義烏最美麗的鄉鎮之一,拍攝組在臨近赤岸的路上,只見群山環抱,云壓山頂,好一片美麗的世外桃源,編導唐老師一會兒要求車隊停車拍攝山水,一會兒走進田園小路,拍攝在田里山間的鄉村景色。
由于路程較遠再加上一路拍攝,到了赤岸鎮已經是中午時分,“蒙特”趙總安排大家到小鎮山間的一間小飯店吃中飯,大家邊吃邊聊,吃出一頓驚天大戲,劇情的安排是讓三家世界上最大的吸管生產企業主坐在了一條板凳上,唐老師的良苦用心在《吸管傳奇》劇本是這樣說的:“這是全球吸管行業的三條大鱷第一次在電視媒體面前集體亮相,義烏商人特有的低調,使他們在此之前“名不見經傳”;他們絕對年輕有為,平均年齡還不到40歲;他們都是農民出身, 1994年才同時開始創業。但12年以后的今天,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很可能引起美國華爾街上一些知名企業股價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