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這座浙中城市的本地居民一樣,敘利亞人法胡爾已經把義烏當作自己的家,在他經營的“一千零一夜”西餐廳里,除了來自中東“老鄉”之外,還有來自韓國、歐美等國的“老外”們,尤其讓他感到開心的是,一些義烏本地的年輕人也開始光臨這個餐廳了。“各大洲的人在這里友好相處,大家已經習慣這一切了。”顯然,法胡爾對發生的這一切很滿意。實際上,作為這個城市的一個剪影,“一千零一夜”西餐廳正成為義烏城市生態的一個生動注腳———義烏是世界的義烏。
和元朝的泉州、開埠時期的上海相比,在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里,除了世界各地創業者別具活力的腳步之外,同樣也充滿著城市擴張的痕跡,一個又一個工地和腳手架雖然使城市顯得有點凌亂,但同時也在預示著城市的雄圖,她將變得更加龐大和有活力。
義烏人喜歡說:“我們更善于做大市場,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看似平淡的一句話,除了是對過去20多年義烏城市發展的最好總結之外,其實還隱藏著他們對世界市場的更大追求和圖謀。
政府和市場的黃金分割
幾乎所有來到義烏的人都會贊嘆義烏市場之大,而在贊嘆之余,他們也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是義烏?這里沒有優越的資源,沒有優惠的政策,也沒有靠海,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神秘力量,讓義烏在中國批發市場的版圖上崛起,創造了奇跡?
為什么是義烏?
上世紀80年代初,與義烏齊名甚至規模名氣超過義烏的市場有很多個,比如說湖北武漢的漢正街、福建石獅、浙江溫州。它們有的位于省會城市、九省通衢,有的依靠沿海優勢,有的甚至和僑胞有天然的聯系。從先天條件來看,義烏并不占優勢。但發展到現在,這些市場有的轉型成為了大商場,有的退化成為地域性市場,有的甚至變成了工業基地。浙江300多個專業市場、全國8萬多個大小市場,最后只有一個義烏,不斷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能夠快速發展起來,市委市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吳蔚榮說。
對此,剛剛出版總結義烏發展經驗的《興市之路》一書的何培松深表贊同。何培松是商城集團的總裁助理,長期工作在市場經營管理第一線,考察過全國上千個不同類別的批發市場,也成功策劃過全國數十個各種類型的批發市場,對各類市場的興衰成敗了如指掌。
何培松比較分析了義烏和石獅之間的差別。在他看來,石獅在經歷了幾乎所有市場最初的混亂之后,沒有依靠政府的力量對商品進行分類集聚,商販依然采用強買強賣、高叫價低還價等方式,同時由于走私服裝多、自身的產業基礎不好,最終自生自滅,成為了一個區域性市場。
而義烏由于整個市場的所有權是政府的,可以很好地對市場進行規劃。政府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在新的地方建設新的市場,對各代市場進行不同的功能定位,然后利用政府的力量動員攤主搬遷。同時,由于市場在整個義烏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很大,所以市政府有動力當好“物管”的角色。“另外一個原因在于義烏的市場是一代一代建的。”剛剛結束了義烏專題調研的浙江省人民政府經濟建設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金祥榮教授說。“1982年,我就在義烏第一代的馬路市場里擺攤。”現在是中國小商品城工商分局管理人員的虞國和說。
1982年前的義烏農民在縣前街就地設攤沿街布市。1982年任義烏縣委書記的謝高華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回憶說:“我當時來義烏后,發現義烏土地太少,農民搞雞毛換糖也是迫于無奈;而農民在包產到戶后,大部分時間沒事干,計劃經濟吃大鍋飯,給我帶來了深刻教訓。在充分聽取群眾的各種聲音后,我覺得應該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維護群眾的積極性。就這樣,我和其他領導出臺了‘四個允許’和‘五項扶持’政策。之后的各屆領導,一代接一代,一代勝過一代,后浪推前浪,把義烏不斷推向前進。”
1982年9月5日,義烏縣稠城鎮小百貨市場正式開放,并投資9000元沿街設了700個水泥板攤位,這就是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我當時和老婆分了一下工,我跑運輸,她管銷售。”由于當時江蘇的鄉鎮企業比較發達,年輕的虞國和就跑到江蘇把一些飾品等小商品運過來,然后拿到“馬路市場”上賣。
與義烏相比,國內許多地方的市場是一個一個建的,每個市場中間賣的東西重復,導致內部競爭非常激烈,同時,不同的分市場的所有權歸屬于不同的主體,結果導致攤位搬遷時會出現種種矛盾。另外,不少市場是先建設再招商,所以很多市場建成后好幾年人氣都不旺,成為了“空殼市場”。“我們義烏是先有人后有場的。”中共義烏市委黨校副校長鮑中夫說。第一代的馬路市場是由于放不下攤位了才根據需要建了第二代,而最近開業的“國際商貿城二期市場第二階段”也是剛開業就人氣很旺。
源遠流長的商業基因
如今上了年紀的人,大多會回憶起幾十年前三個五個手搖丁冬作響的撥浪鼓、肩挑一副沉甸甸的糖擔的一群人,他們是“敲糖幫”,他們是義烏人。“敲糖幫”的傳統始于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義烏全縣的“敲糖幫”已約有糖擔萬副,開始形成了“雞毛換糖”的交易特征,他們用紅糖從外地換來雞毛、鴨毛等,當作農田的肥料,上等的雞毛還可以加工成日用品或工藝品,再轉手出售獲利。據了解,“敲糖幫”的活動范圍南至廣東、西至湖南、北到徐州。“‘敲糖幫’的血液里流淌著創業基因,骨子里有講誠信的精髓。”吳蔚榮分析指出。 [NextPage]
而義烏的商業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得更遠。據介紹,在2000年義烏市民廣場工程中發現了春秋時代13口古井。在古代,有井的地方往往會有集市,稱之為“市井”,市井交易可以視作為商業的濫觴。“這可能是義烏古代商業達到相當高水平的表現。”義烏市志主編吳潮海說。他認為,如此密集的水井發現,可見當時商業繁榮的程度。
此外,明朝中后期戚繼光發現義烏人善戰驍勇,招了3000義烏兵抗擊倭寇,也成了義烏精神的一個源頭。隨著“倭亂”的最后平息,這些彪炳史冊的義烏子弟復員之后,就利用自己走南闖北、信息靈通、交際靈活等特點,開始了貿易生涯。“這是一種血液,一直在義烏人的血管里流淌著。”有人這樣總結,今天的義烏人把這種精神總結為八個字:“勤耕好讀、剛正勇為”。
那么,和浙商其他群體———溫州人的精明、寧波人的大氣、紹興人的低調相比,今天的義烏商人顯然有著和義烏兵一脈相承的基因,那就是誠信為本、義利并重、勇往直前、闖蕩天下、敢于創新等,正是憑借著這些人文精神的傳承,和先祖一樣,他們開創了義烏國際商貿嶄新的一頁。
世界性的創造
去過義烏的人都會發現,義烏市場與國內其他市場有很多特別的地方。
第一是大多數攤位不接受零賣,因為它們的攤位小,所以陳列的都只有一個樣品,如果零賣就無法和后來的商人交易了;
第二是外國人特別多,去年新開張的四星級大酒店義烏頤和大酒店有288間客房,自開張以來,每天的入住率都在85%以上。“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客人是外商。”該酒店董事長徐漢榮表示。據介紹,目前義烏有來自世界13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000名外商、570多家國外企業商務代表常駐此地采購商品,20萬經商大軍在這里以日均2000多個國際標準集裝箱的規模將商品發送到212個國家和地區,市場的外向度已達到60%,成為全球公認的國際商貿城;
第三是義烏到處都有網站廣告,60%以上商位開展電子商務,開通了網絡電視,其中由市場發展商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的中國小商品數字城網站,把所有5萬余個商位搬入因特網,日點擊率過10萬人次,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網站,實現了有形與無形市場共同發展。“正是這些原因,義烏完成了從現貨交易到貨樣銷售的轉變、從國內批發到國際化的轉變、從有形市場向無形市場的轉變,跳出了西方經濟學關于批發市場必然慢慢消亡的陷阱,而這在世界經濟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跡。”金祥榮說。
金祥榮提到的批發市場必然消亡的陷阱基于兩個力量。其中第一個原因是商業革命和零售革命。歐美國家在工業化早期形成了大量工業品專業批發市場,這和我國現在的情況非常相似。但是隨著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零售商的出現,它們以銷定產,控制了商品流通鏈中的生產和批發環節,使得那些獨立批發商也就是專業批發市場的地位降低。
另一個力量來自于生產企業本身的壯大。跨國公司等理論顯示,隨著規模的擴大,高檔品牌商品為了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將營銷體系內生化以降低成本,也就是說建立龐大的專門的營銷隊伍來從事銷售,從而降低了對專業批發市場的需求。
但是義烏通過其三方面的轉變,使得以信息搜尋為主的交易費用持續下降,從而產生了規模報酬遞增的內生增長機制,成為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母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義烏市場可謂世界性的創造。”金祥榮說。
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中國三大飾品生產基地之一,產量占全國70%,有飾品生產企業1300多家,經營企業3000多家;
襪業產量占全國35%以上,浪莎企業擁有全國惟一襪業馳名商標,兩年后全世界最大的5家襪廠所在地;
拉鏈產量占全國的50%以上,全國最大拉鏈生產企業“偉海拉鏈”日產拉鏈15噸,目標是做全世界最好的拉鏈企業;
香水系列、彩妝系列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圓珠筆生產基地,日產圓珠筆芯12萬支,年產3000多萬支;
膠帶產量占全國50%,銷量占全國70%;全國絨線主產地之一,產量占全國市場30%以上,“真愛”公司為全國最大毛毯生產企業之一;
工藝品產量占全國市場60%以上,年產值30億元人民幣,“華鴻”、“王斌”公司為全國最大鏡框生產企業之一;
僅僅雙童吸管公司產量就占全球的25%,日產10噸,1500萬支,全部出口到麥德龍、沃爾瑪等國際超市。
這就是義烏。當記者詢問一位在福田市場二期從事包裝袋生意的攤主是否在本次“義博會”上參展時,他驕傲地說:“在義烏,天天都是博覽會。”
價格比廠家還便宜
到過義烏的人都有個印象,在義烏買東西,有許多東西比直接從廠家買還要便宜。“這好比你坐飛機出去旅游,旅行社報給你的票價就永遠比你從航空公司直接拿到的票價低,因為旅行社的客源相對穩定而且規模很大。”金祥榮解釋說。
到義烏買商品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每天到義烏來的客人規模都很大,加上義烏有32萬種小商品,種類極為豐富,幾乎沒有你買不到的商品,這樣,整個商品的成交幾率就會大大提高,廠家的營銷費用和搜尋客戶成本也就大大降低,他們自然愿意給經營戶較低的價格。
“現在的義烏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價格形成中心和產品創新基地。”吳蔚榮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因為價格低吸引更多的客商進來;更多客商的入駐使得市場的規模更大,從而更有能力提供更低的價格。”金祥榮說。
而同樣對義烏頗有研究的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上市公司小商品城的獨立董事鄭勇軍發現,除了上述優勢,相比全國其他市場,義烏的物流成本要低30%左右。
據恒風集團公交事業部總經理駱有勇介紹,全國貨運專列7個始發站,義烏這個縣級市占到了5個。而伴隨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起來的物流企業浙江恒風集團和聯托運公司,可以快速將客戶的貨物及時發送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