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地處浙江中部的義烏,既不沿邊也不靠海,卻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發展成為全球聞名的“小商品海洋”,低成本戰略造就了義烏的快速崛起。
義烏有多大?它只是浙江的一個中等縣級市,但它聯結的卻是全球市場。在這里,聯合國公布的50萬種商品中,你能買到30多萬種,正在德國舉行的世界杯上你也能看到來自義烏的商品,這家經營假發的商家短短一個月就向歐洲出口了140多萬元的球迷假發。
浙江義烏市子葉美假發廠總經理 關征:產品供不應求,天天都發貨,一共空運了假發15萬頂。
記者:有人說義烏市場里的商品便宜得讓人難以相信。同樣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里,一個商位的平均年租金卻只要一萬元。
浙江義烏市子葉美假發廠總經理 關征:即使在內地的縣級城市這樣商位的租賃價格至少在10萬元以上,這里不僅便宜而且合同一簽就是五年。
讓人想不到的還不只這個。在義烏,三大商貿城全部由政府投資控股,只租不賣。
浙江義烏市委書記 樓國華:小商品市場是商品流通的基礎平臺,這樣的公共資源政府不掌控,商位租賃價格就會“炒”到天上去。這樣,商戶跑了、人氣散了,發展的機遇也會失去。
政府創造的超低商務成本讓全國乃至全球的商人源源不斷地流向義烏。這里每天活躍著來自全國各地的20萬商業大軍,有6000多名外國商人長駐義烏經商,每天1000多個集裝箱出口到世界212個國家和地區,全年成交額近400億元。
從1982年建成第一座露天市場,20多年來,義烏小商品商場經過八次搬遷,11次擴建,現在己發展成為擁有5.8萬個攤位,面積26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國際性商貿城,所有商位全部接入寬帶。以一天8小時計算,義烏市場5.8萬個攤位各逛1分鐘就得120天。聯合國難民署、家樂福亞洲總部也在義烏設立了信息采購中心。
浙江省委書記 習近平:用市場對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義烏做得很出色,但政府引導經濟這只有力的手,義烏做得也很好。
依托市場的活力,義烏小商品市場激活了一個個“浙江制造”。浪莎、夢娜、新光,一個個企業響亮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客戶簽下訂單幾分鐘后,貨單就通過電子商務,“飛”到了遍布義烏及周邊縣市的企業。
曾靠擺地攤起家的周曉光在義烏辦起了最初的飾品加工廠,現在成為行業的“領頭雁”,占據了全國七成的飾品市場。
新光飾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曉光:因為我們義烏市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們義烏整個產業的發展。我們這個產業在短短的十年時間,發展到現在三千多家企業,同樣,我們這個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市場的發展。
浪莎老總翁榮金是從義烏市場中走出來的經營戶。至今,他還珍藏著當年沿街叫賣的貨郎擔,還有小作坊時代的織襪機。現在,浪莎已經擁有年產3億多雙襪子的生產基地,每十個中國人的腳上,就有一雙“浪莎”的襪子。
浪莎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翁榮金:浪莎集團的下一個發展目標是能夠做成一個超百億的企業。現在, 這里有世界最大的拉鏈企業,每天生產的拉鏈可以繞赤道近一圈;這里有世界最大的襪廠,每天生產的襪子有150萬雙;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飾品企業,每天都有兩百個新款問世。
在這里,像吸管這種不到一分錢的小產品,恰恰因為被別人所忽視,沒有人愿意做這個小產品。而樓仲平卻將這樣一個沒有人愿意做的小商品做成了大品牌。現在,雙童吸管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飲用吸管生產企業,每天生產的吸管有十五噸,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達到了30%,在義烏,小商品做出了大產業。
目前,圍繞小商品市場義烏已經擁有2.5萬家工業企業,已經形成了20多個優勢產業集群,三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工業產值超過300億元,解決了周邊地區30萬農村勞力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