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妞導讀
6月5日中午12:30,“雙童”第232期學習會在九樓閣正式開講!本次學習會,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著名人力資源專家趙宜萱博士,為“雙童”行政人員分享《計劃管理與自我管理》課程!
實際上,“雙童”學習會除了有內部講師組成的講師團隊之外,每年也會不定期邀請外部老師為團隊分享培訓,讓團隊不斷汲取新知識,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
趙宜萱(工商管理學博士)
趙宜萱,工商管理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系研究員、南京大學-大全集團博士后、思謀會秘書長、美國整合領導力(Connective Leadership)認證合作伙伴。曾在管理咨詢領域工作十年,研究領域為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等,現專注于工作特征與新生代員工幸福感關系的研究。在《管理世界》、《管理學報》、《改革》等CSSCI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曾赴美國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德魯克管理學院(2015)訪問交流。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工作特征對新生代員工創新績效影響機制的研究: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
什么是最好的計劃?
首先,趙宜萱博士和大家分享了“計劃管理”的定義,計劃是一個很特殊的管理手段,它是為實現目標而尋找資源的一系列行動。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必須從高管、中層、基層的角度,分別對企業戰略、戰略實施舉措以及行動計劃有一定的理解和定位才能夠做好企業的行動計劃。“計劃管理”從制定計劃開始,到執行計劃,到檢查最終的結果,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計劃管理是整個管理的基礎,它的四大職能分別為:組織管理:責任界定、領導:實現目標、計劃管理:目標認知以及控制:衡量目標。
“圍繞著目標,我們要去思考六大問題:做什么?為什么做?何時做?何地做?誰去做?怎么做?”趙宜萱博士也引導同學們認知計劃管理的核心是提供行動方案,而不是分解目標!
推進計劃的行動方案是什么?
趙宜萱博士分享了計劃的兩個特性。“第一,目標絕對不合理,目標是基于對未來的預測而確定,因此預測無法合理。第二,實現目標的行動必須合理,如果你實現目標的行動是合理的,不合理的目標反而是可以實現的。”
“在做計劃時,關鍵是找你將來目標和你現在目標之間的策略差距。我們在談整個計劃管理時,大家常常喜歡分解目標,但計劃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目標的分解,而在于發現策略性差距的機會在哪里。”
“策略性的差距到底從哪里來?其實就是你要對未來有一個構想,只有當你對未來有一定構想的時候,你才可以知道我們如何不斷地去讓這個策略的差距變成現實。所以,我們在實施計劃時要用1/4的時間總結過去,更應該花3/4的時間去探討未來!”
自我管理
接下來,趙宜萱博士也和同學們分享了“自我管理”的心得:“自我管理的原則是要事第一,將耗費時間的事務依據急迫性與重要性分為四類: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側重于重要的事情,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
最后,在員工的自我管理方面,趙博士推薦大家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給大家學習充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互動交流
精彩的課程結束之后,同學們也圍繞工作中“計劃管理”出現的問題和趙宜萱博士進行了互動交流。
問題:當“終極績效”達成,“計劃管理”未達成時,該怎么辦?
趙宜萱博士答:“首先,你要考慮計劃是否合理,隨著外部因素的不斷變動,你的計劃是否要進行調整。這也涉及到戰略的柔性和硬性問題,在柔性方面,通過鼓勵和培訓讓員工根據你制定的目標和計劃去做。在硬性方面,制定相應的獎罰機制,讓員工完成計劃和目標。將柔性和硬性相結合,來解決這個問題。”
最后,趙宜萱博士也提出了“在開月度分析會時,如何推進年度計劃”的課后思考,引導同學們認知自我管理,將“計劃管理”應用于工作之中!親愛的粉絲們,看完了這堂課,你們覺得應該如何進行“計劃管理”呢?